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柠檬知道 >

柠檬知道

怎么吃才能高血压?营养师手把手教您做出降压食谱...

2023-08-22 16:01:25 柠檬知道 0

高血压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高血压可怕,但是高血压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却会诱发严重后果血管变窄,血液流通出现问题。著名的相声大师老师,患有高血压多年,同时便秘也较为严重。蹲在马桶用力排便时候,血压骤然上升结果意外发生了。

高血压对于身体最大危害就是脑卒中和冠心病,这两种疾病分别人类死亡原因第一位和第二位。对于已经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朋友来说,不仅需要按时服用药物,也需要您在饮食上做相应的调整。饮食疗法,与药物疗法同等重要

怎么吃才能高血压?营养师手把手教您做出降压食谱...

高血压,吃什么应该怎么吃?应网友们的要求,推出了本专栏《排盐减脂饮食法,吃走高血压》。

排盐减脂饮食法,就是通过饮食增加钠盐的排出量,减少身体中的脂肪含量,从而起到辅助降血压的作用。话不多少,先给大家呈上网友最为关注食谱,通过这个食谱,也让网友了解自己一日三餐如何安排才能起到减脂和排盐的效果

高钾低钠

在这个食谱中,您会发现高钾低钠类蔬菜安排的比较多,比如油菜、芹菜、油麦菜、菠菜等等。这些蔬菜中钾元素和镁元素含量比较高,钾元素和镁元素对血压的影响比较大,能够促进钠离子的排泄。高钾低钠饮食,也是最适合高血压患者的饮食。钾元素在蔬菜中含量较高,蔬菜要多吃。

膳食纤维含量高

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要的七大营养素之一,在这个食谱中,膳食纤维的含量比较高。膳食纤维与血压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膳食纤维也有着降血压的作用。某些膳食纤维能够与胃肠道中的钠离子进行交换,使粪便中的钠离子排出增多降低血压中钠钾比值,从而起到降血压的作用。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粗杂粮和蔬菜水果中。这个食谱中您会发现早餐、午餐和晚餐中添加粗杂粮的摄入量,保证您能够足量摄入膳食纤维。

减脂降压

肥胖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多,不仅仅会影响个人形象,而且肥胖也是高血压重要的发病因素。肥胖的人,不仅容易患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痛风的发病风险也很高。减肥利于控制高血压,而减肥不仅仅是减少体重,更多的是减少身体中脂肪的含量。减肥离不开膳食纤维的参与,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的进食量从而起到减重和控制体重的作用。

在这个食谱中膳食纤维充足,而且粗杂粮的含量也较高。粗杂粮中保留了较多的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可以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减肥当然就不能缺少这些B族维生素的参与。

高蛋白低脂

肉类食物是人体优质蛋白的食物来源,但是有些肉类食物中脂肪的含量比较高。比如我们常吃的猪肉,猪肉吃起来很香,原因就在于猪肉中脂肪的含量高。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脂肪的摄入量要控制。在我们为网友提供的食谱中,您会发现没有猪肉的身影,肉类食物只有鱼肉鸡胸肉和牛肉

鱼肉、鸡胸肉和牛肉,这三种肉类属于低脂高蛋白的肉类。鸡胸肉中脂肪的含量为3%,牛肉为4%,鱼肉的脂肪含量也不高。低脂高蛋白食物可以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对于控制血压非常有利。

也许还有朋友会有疑问,食谱中的食物是以份为单位,这一份是多少?其实,在做食谱的时候,是按照我们每天所需要的能量计算,这个食谱是以一份食物可以产生90千卡的热量把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分成了22.5份。整个食谱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还做到了减肥增肌和降血压的效果,如果您对于食谱有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来交流。

烹调用油用量少

在烹调油中,您会显现整个食谱中食用油的量比较少。而且食用油是选择了自己调制的调和油。食用油的种类比较多,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核桃油为主,这些食用油的特点是亚油酸含量高;第二类是以紫苏油、山茶油、橄榄油菜籽油为主,这些食用油的特点是油酸含量比较高;而最后一类则是以亚麻籽油为主,亚麻籽油的特点是亚麻酸含量高。

三类食用油,可以换着吃,也可以做成调和油来食用。自己调制的调和油可以说是真材实料,吃着也放心,可以在三类食用油中分别选取一种食用油倒在一起就做成了调和油。

少油少盐的饮食方式,不仅适合于高血压患者,也同样适用普通人的饮食。对于高血压的饮食,在专栏《排盐减脂饮食法,吃走高血压》中后续文章详细介绍,更多的内容,会持续更新中。

  • 上一篇 美国确诊患者死亡率2.1%,意大利11.7%,为何...

    美国确诊患者死亡率2.1%,意大利11.7%,为何...

    疾病面前,人人平等。病毒面前,也是人人平等,即使国家领导人,在病毒面前,也是人人平等。肆虐的病毒,让海外国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意大利每天确诊的患者仍然是居高不下,美国这几天每天确诊的患者也超过了两万

  • 下一篇 35岁的医生突发心梗,远离心梗和脑梗,5件事情要少...

    35岁的医生突发心梗,远离心梗和脑梗,5件事情要少...

    最近这几年,心梗和脑梗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看着很健康的人却突发心梗或脑梗而离开了人世。前段时间,某医院的李医生也突发心梗,刚刚35周岁,却因为心梗而离开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为何心梗也会出现在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