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粒二象性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到波粒二象性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如果说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就太熟悉了,出自于《心经》。最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空代表没有,色代表一切能看到听到摸到闻到尝到感受到的东西。没有即是有,有即是没有。这违背了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物质决定意识,但又不是极端唯心主义的:我认为有就是有,我认为没有就是没有。
我们再看看波粒二象性实验,我简化一些。当光波对着一个双缝板照射出去的时候,就像是一个手电筒对着一个有两个缝隙的板照出去,对面的那个板子上出现的是竖条纹的波光,你可以理解为空或者能量,而这个时候科学家想要观察一下为什么。投射出去的光呈现出来的会是波呢?于是乎,科学家在这个实验中加入了一个探测仪,你可以理解为观察者想看看这个光到底是怎么相互干涉的。但是这个时候极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加入了观察者之后,投射到对面板子上的波竟然变成了粒子的形状,这简直是太诡异了,我不偷窥你,你就是波,而我偷窥你了,你就变成了粒子。天呐,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从玻璃二象性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当我们不去看它的时候,它与我们每个人而言就是不存在的,是空的,是波,当我们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它就变回了粒子,它就是色。
由此可以推断出空即是波,色即是粒子
西宁塔尔寺
痛苦——源自于执着
那我们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呢?知道世界的虚幻与痛苦本质以后,希望能够减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强烈执着。
我们不要认为,所有的痛苦,都是外在因素造成的。其实,这都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在作怪,是它在制造痛苦。
所有痛苦的源头,就是执着。
当我们对一个东西非常执着的时候,就会受制于它。它的任何演变,都会主宰我们的喜怒哀乐;一旦我们对它失去执着以后,它就会变得与我们毫不相关,不会支配我们的心境,更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痛苦。
以感情为例,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非常执着、非常在乎,感情如胶似漆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另一个人的心。
稍有不遂,便会生不如死;当有一天两人分手、形同陌路,根本没有感情的时候,无论一个人发生任何事,也不会对另外一个人产生影响,更不会让他痛不欲生。如果死抱着强烈的执着不放,就一定会产生极大的伤害与痛苦。这个伤害与痛苦,还将远远超过它当初给我们带来的幸福。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由我们每个人的观察所幻化出来的,像你的心是什么样的,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你的身体好不好啊?问问自己是怎么观察的?你的情感好不好啊?问问自己是怎么观察的?你的财富好不好啊?问问自己是怎么观察的?你就是玻璃二象性那个实验的观察者,你的观察决定了被观察的结果。外面本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丰盛与匮乏同时存在,一切的发生本没有意义,是你的定义决定了接下来的境遇。